山西│住建廳印發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3-12-27 10:16來源:未知 作者:一百一教育 點擊:
次
山西│住建廳印發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摘要│山西:研究完善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方法、構造方式、建造工法、質量檢測及相關標準體系,發展裝配式建筑結構、外圍護、設備與管線、內裝集成設計理論和技術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可靠性設計及評價技術進步,初步建立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的工業化技術體系。積極推廣應用輕鋼裝配式等綠色節能的農房建造新方式。
關于印發《關于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晉建科函〔2023〕857號
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鄉)管理局、省綜改區建設管理部,各有關單位,廳機關各處室:
《關于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經第29次廳黨組會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科技創新提高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到2027年,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建設一批行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養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創新示范項目,科技創新對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聚焦住房城鄉建設發展目標、問題和需求,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在綠色低碳技術、數字化信息技術、城市建設、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新型建筑工業化、抗震防災等方面開展應用基礎和重點技術研究,進一步完善支撐我省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體系,推動城市更新、基礎設施提升、和美鄉村建設、建筑業轉型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1.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研究城市群生態綠廊、濱水綠帶及城鄉休閑游憩綠道網絡構建技術,研究既有綠地與老舊公園功能改造提升、城鎮綠地碳匯提升技術;研發居住區綠化景觀生態人文設計技術、微氣候營造技術和高碳匯植物配置技術,全面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研究建筑全壽命周期減碳、綠色設施碳匯固碳、市政設施減碳技術策略,推廣節能減排適宜技術。完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技術體系。積極推進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體化利用、“光儲直柔”新型建筑電力系統建設技術研究與應用。構建全過程綠色低碳建造體系,鼓勵開展建筑全壽命期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建造過程排放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融合創新。加大5G技術、BIM技術、CIM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應用研究,深化北斗系統推廣應用,培育壯大住房城鄉建設數字產業。大力推動信息化、智慧化賦能城市建設管理,以太原為試點,加快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城市基礎平臺。支持各市加快部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管理等的技術、業務、數據融合,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深化完善城市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管執法等智能化應用場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歷史建筑數字化采集、動態監測預警,搭建省級和市級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推動BIM技術深化應用,推動工程項目審批、建設、運營智能化,打造智慧建筑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推動城市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物業服務水平。
3.開展城市建設品質提升技術研究。開展城市生命線工程耐久性、市政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規律研究。以提高城市應對風險能力為目標,研究應用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實時監測、自動檢測、動態預警、智能改造、快速處置等新技術與裝備。以促進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為目標,研究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與高效利用和智能運維技術。研究城市燃氣高效利用與節能減排關鍵技術,高效熱泵供熱技術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
4.推進城市更新和住宅品質提升技術研究。加強城市更新有關技術研究,開展城鎮老舊小區功能提升與人居環境改造、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和綜合性能提升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既有城區、城鎮老舊小區、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宜居性。開展宜居住宅示范小區評選工作,強化示范引領效應,引導房地產企業積極落實《宜居住宅建設標準》,切實提升新建商品住宅小區的建設品質、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品質。以提高住宅質量和性能為導向,研究住宅結構、裝修與設備設施一體化設計方法、適老化適幼化設計技術與產品,推動建立基于云服務和大數據的智慧社區與數字家庭應用試點。
5.開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技術研究。以構建多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為目標,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技術研究,做好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推動建設山西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資源信息系統,提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信息化水平。探索研究傳統村落民居風貌保護、功能優化與性能提升技術,推行保護優先原則下保護類民居加固、節能改造技術。
6.開展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圍繞縣城高質量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綠色、生態、宜居縣城與鄉村建設的體系和技術研究。研究小城鎮功能完善和特色塑造的技術方法,探索適宜建制鎮的污水治理模式,研究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技術。推行農房建筑立面圖集,完善風貌管控技術;構建宜居低碳農房、鄉土材料資源化利用等成套技術,創新鄉村住宅技術體系和現代鄉土建筑體系,提升鄉村住宅設計建造與宜居性能,在保留傳統鄉村建筑生態理念基礎上,通過現代工藝、設備,優化與改良傳統建筑建設方式,積極推廣應用輕鋼裝配式等綠色節能的農房建造新方式。
7.強化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發展。持續開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集成創新等方面研究。研究完善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方法、構造方式、建造工法、質量檢測及相關標準體系,發展裝配式建筑結構、外圍護、設備與管線、內裝集成設計理論和技術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可靠性設計及評價技術進步,初步建立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的工業化技術體系。推動發展智能建造,推進先進制造設備、智能設備及智慧工地相關裝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提升各類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鼓勵應用建筑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智能移動終端等智能設備,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開展裝配化裝修設計方法、工藝提升與產業化應用研究,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提高裝修品質。
8.開展抗震防災新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探索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監測和健康診斷系統;研究山西省土木工程結構的災變行為機理,開展針對濕陷性黃土地區、液化區、采空區等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結構振動控制技術和可恢復結構體系研究;探索抗震加固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相結合的途徑。開展文化遺產的抗震安全性、城鄉自建房加固改造技術工程等領域課題研究。以城市新型基礎設施為基底,構建地震數字化應用模塊;建立防震減災地理信息系統,服務于應急響應、災情動態跟蹤、數據分析、對策生成、輔助決策和應急指揮。
以提升我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合理引導創新方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創新團隊建設和科技領軍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平臺完善、人才支撐”的建設科技創新體系。
1.強化政府引導。健全建設科技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主管部門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重點抓好科技服務、搭建平臺、人才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形成良性創新生態環境。合理引導創新方向,將現有行業支持政策向科技創新工作傾斜,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持續推進科技項目試點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系。
2.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指導大型建筑業企業等重點企業開展“有研發活動、有研發項目、有其他創新活動”的研發全覆蓋活動,深入實施企業研發活動質量提升行動。激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加強行業共性技術和重大技術研究,推進技術、資本、管理有效聚合,培育一批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科技領軍型企業和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特色科技創新型企業。引導中小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大企業攜手合作或配套協作,積極組建小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結合自身實際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道路。
3.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開展科技創新平臺頂層設計,完善“項目+平臺+人才”的建設模式,布局建設一批行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向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領域集聚,鼓勵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整合和優化,形成“產、學、研、用”的創新平臺,共同承擔行業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科研攻關能力與產業化能力優勢互補。支持企業建立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加大企業間及國際化技術合作交流,實現多方科技創新合作,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分享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產業園區、金融機構等力量,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
4.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科技計劃項目、建設科技成果為載體,通過“人才+項目”的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依托高校重點學科、科技創新平臺、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建設工程,培養一批創新人才。鼓勵企業根據單位需求和項目特點,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突出人才專業特長,強化相關專業有機融合,組建一批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團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培養一批能跟蹤先進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科研管理人員,形成銜接有序、梯次配備、合理分布的人才格局。
統籌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激發各類主體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推進科研開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協同發展。
1.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建立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制度,完善項目申報、審查、立項、實施、驗收等全過程管理。結合年度重點工作、行業重點難點技術和資金計劃,靈活開展重點課題研究,每年確定一批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重點課題和科技計劃項目。重點項目推薦至住建部、省科技廳。健全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制度,對計劃項目進行過程跟蹤、階段考核、結題驗收,協助科研項目與試點示范工作對接,推動計劃項目順利實施和成果轉化推廣,進一步發揮科技計劃項目的先進性、創新性和引領性作用。
2.開展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加強科技創新和業務工作的有機結合,創新“機制+技術+工程”的組織實施方式,強化科技成果中試熟化,鼓勵在保證工程建設項目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開展各類新技術小規模應用,加強應用效果與風險跟蹤評估。加強科技示范工程建設,鼓勵政府和國有資金投資工程率先試點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推動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成果示范應用和產業化,促進科技成果規模化應用。每年認定一批城市更新、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綠色低碳建筑等新技術應用和科技示范工程,發揮示范項目的帶動引領作用。
3.健全科技成果推廣機制。健全住房城鄉建設技術公告和技術目錄等成果推廣制度,完善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科技成果登記管理和成果庫建設。定期發布山西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科技成果登記目錄,推動一批符合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應用較為成熟、成果水平較為先進的產品、技術進入市場轉化、擴散。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建設大講堂、展會、科技媒介、公眾號等途徑加強宣傳推廣。
4.建立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探索建立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評估制度,開展行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建立科學分類、合理多元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根據企業創新基礎能力、創新活躍能力、創新產出能力等情況,將企業創新能力綜合評定為科技領軍型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科技成長型企業。根據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創新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建立分級分類培育體系,加大政府推介、政策支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等服務力度,指導企業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水平。
5.建設行業專家智庫。發揮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及各專業委員會智庫作用,為制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提供決策支撐。發揮專家在研判科技發展方向、謀劃重點領域科技任務、科技計劃項目實施、技術創新示范工程、科技成果評估登記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完善住房城鄉建設科學技術專家庫和評價機制,吸納有責任擔當和創新活力的中青年專家,增加企業技術專家數量和比重。圍繞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重點工作,分領域、分專業,培養一批專業性強、技術能力突出的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
6.強化標準引領。圍繞國家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實施和新型標準體系構建,全面梳理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地方標準框架,進一步精簡整合、優化完善現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定期更新標準計劃,緊密結合住房城鄉建設重點工作和山西省氣候特點、抗震設防要求,每年征集一批地方標準制訂項目計劃,組織開展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建立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機制,引導市場資源和金融資本向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優先將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納入技術標準,加快技術創新成果向新技術標準轉化,切實發揮標準對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基礎性、適用性和支撐性作用。
7.完善獎勵激勵機制。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建設科技關鍵技術研究、創新技術示范、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對技術水平較高、可復制可推廣、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建設科技成果推薦參評各類獎項,加大項目宣傳推廣。鼓勵企業設立發展資金,以營業額的一定比例投入建設科技研究與開發。研發業績突出的企業、創新技術示范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和支持。符合《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的,提名為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候選對象。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把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謀劃,加強工作統籌,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要明確任務目標與管理責任,建立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積極開展跨部門聯動,加強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的工作協同,充分調動行業科技力量,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重大科技研發及應用,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二)加強督促指導。積極培育行業創新文化,弘揚創新精神,營造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激發行業科技創新創造活力。按照“屬地管理、主體負責”的原則,各市住建部門負責指導推動本地所屬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要與企業建立聯系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壓實創新主體責任,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市要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人、聯系人,年底前對年度科技創新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并上報省住建廳。
(三)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科普基地、山西建設大講堂等媒體平臺導向功能,發揮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學(協)會的作用,利用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加強對相關政策的解讀,調動社會各方面支持深化建設科技發展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關注、推動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總結和宣傳各市在創新發展中涌現的新機制、新模式、新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加大對行業發展中創新企業、創新項目、創新成果、創新品牌的宣傳,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提升行業企業、科技人員職業榮譽感,激發行業從業者為科技創新作貢獻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一百一教育)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