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建筑業三年發展規劃 青島西海岸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二〇二三年三月 前 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拉動經濟增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我區建筑業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建筑業發展規劃,研判發展形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對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引領和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依據《“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青島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六條措施》及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業改革發展總體要求,編制《西海岸新區建筑業三年發展規劃》,明確建筑業發展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堅持創新驅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第一章 規劃背景及思路 第一節 發展形勢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區建筑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市場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建筑業建造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 ——支柱作用日益明顯。近五年,建筑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保持全市前列。2022年實現建筑業產值564.1億元,同比增長8.4%,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連續保持在6.0%以上,建筑業從業人員近8萬人,為推進我區城鄉建設和新型城鎮發展、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作出重要貢獻。 ——骨干企業快速增長。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積極培育優勢骨干企業。截至2022年底,新區有特級施工總承包企業4家,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33家。2019年以來,新增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5家。2022年,年產值10-50億元企業17家,年產值50-100億元企業3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企業1家。 ——研發投入、科技創新取得進展。積極引導建筑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大力推廣先進建造技術,企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積極推動BIM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營等工程建設全過程的集成應用。 ——信息化水平持續發展。2019年以來,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場監管與服務平臺,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建筑行業公共服務和建筑市場活動監管中的應用。持續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不斷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監管效能。 ——“走出去”發展積極推進。加強與外省(市)住建部門溝通,建立互動交流機制,暢通企業外出發展渠道。目前區內建筑企業年均完成省外建筑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年均增長10%。 第二節 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為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提高建筑工程品質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再上新臺階。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筑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綠色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產業工人隊伍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產業規模——建筑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省外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占比達到20%,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50%。 企業培育——培育30家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2家全過程工程咨詢骨干企業。年產值超50億元以上企業6家。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 外埠市場——立足青島作為“一帶一路”雙向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利用西海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的政策紅利及快速發展趨勢,進一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鼓勵經營范圍互補的建筑企業組成企業聯盟,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形成綜合競爭優勢。 科技與信息化——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每年完成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50項以上。甲級建筑設計單位及特級、一級建筑施工企業基本具備BIM技術應用能力。 質量安全——工程質量水平穩中有升,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實現雙下降。創建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13項以上。 第二章 工作任務 第一節 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促進產業現代化 一、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 完善建筑市場“互聯網+”監管機制。以建設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為主線,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建筑行業公共服務和建筑市場活動監管中的應用。推進“互聯網+監管”體系建設,共享監管信息、信用信息,以“信用全監管”優化建筑行業營商環境,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聯合監管”。逐步建立“數據全共享”“應用全融合”“業務全覆蓋”“過程全監管”新區建筑市場監管與服務平臺。 二、加快完善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 (一)推廣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積極推廣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模式)或者設計-施工(DB模式)工程總承包建設方式。落實建設單位工程總承包主體責任,加強工程總承包招標前提條件管控,完善與工程總承包模式相適應發包承包、合同計價等管理制度,規范工程總承包合同文本、施工許可、工程款結算、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引導企業建立與工程總承包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強化工程總承包人才培養,提高企業對工程總承包項目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勵企業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多方協同智能建造工作平臺。 (二)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創新投資決策機制和工程建設管理機制,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市場,完善全過程咨詢服務酬金計取方式,促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融合發展,推動建立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項目引導,充分發揮政府投資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非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單位根據項目規模和特點需要選擇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鼓勵建設單位根據咨詢服務節約的投資對咨詢單位予以獎勵。支持咨詢單位創新全過程咨詢服務模式,為建設單位提供多樣化服務。 第二節 提升市場主體綜合能力,夯實產業基礎 一、支持企業做強做優 (一)優化企業發展路徑。開展“建筑強企”培育行動。支持骨干建筑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作機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引導施工總承包骨干企業向工程總承包轉型,鼓勵骨干企業與央企等聯合參與對企業綜合要求高的城市軌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橋梁隧道等大型項目投標。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小型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二)支持民營建筑企業發展。持續清理對民營建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設置的不平等限制條件和要求。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引導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參與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鼓勵民營企業科技研發,支持民營建筑企業申報省級工法、建筑業新技術示范應用,申報各類優質工程獎項。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優化重組,推動一批優勢骨干民營建筑企業與國有建筑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增強民營建筑企業市場拓展能力。 二、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 建立走出去服務機制。發揮平臺作用,為企業“走出去”發展提供資訊服務。推動企業信息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以國家發展戰略為導向,支持企業開拓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建筑市場,著力提升對外工程承包規模和品牌效應,培育外向型骨干企業。加強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境外承包工程的項目協調機制、部門聯系機制、安全保障機制和信息服務機制,為開拓境外市場的企業和人員提供服務保障。對建筑企業在省外境外完成的工程業績和取得的獎項,在企業申報資質、信用評價等方面予以認可和支持。 三、培育壯大產業工人隊伍 (一)強化產業工人培育體系。支持職業院校、骨干企業與建筑勞務輸出市、縣共同建設建筑產業工人培育基地,鼓勵專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校和社會團體等力量參與建筑工人職業培訓。推動企業與地方政府建立建筑勞務戰略合作關系,加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產業發展后備人才培育,鼓勵企業培育自有產業工人。 (二)加快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和信息化管理,加強數據分析應用。建立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探索建立職業技能多元化評價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自主培訓、自主評價,鼓勵企業建立體現技能價值的分配制度。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完善根治欠薪核心制度,嚴厲懲戒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落實施工現場生活環境、勞動保護和作業環境基本配置。 (三)加快建筑勞務企業轉型。鼓勵支持專業作業企業發展,推進建筑勞務企業向具有穩定勞動關系的專業作業企業轉型,帶動“散、亂”建筑勞務輸出模式轉變為規模化、技能化、協同化的產業工人輸出模式,推動建筑業農民工穩定就業,形成我區建筑產業戰略資源。 (四)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構建以政府公益培訓、企業自主培訓、機構市場培訓為主要供給的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建筑工人培育基地,推進產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探索訂單式培養方式。 (五)發展專業作業企業。鼓勵和引導有一定技術、管理能力的勞務班組或者建筑產業工人成立專業作業企業,推進企業員工化、專業化、公司化管理,推動建筑工人逐漸由體力型向技術型、知識型轉變。完善專業作業企業設立條件,支持專業作業企業依法依規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六)企業自有工人隊伍培養。鼓勵骨干企業建立新型勞動用工制度,采取吸納中等職業院校學生、聯合辦班培養、自主培訓等方式培育一定數量自有穩定工人隊伍。支持企業將具有一定技能的農民工培養轉化為產業工人,作為企業自有工人并享受企業員工待遇。 四、優化市場營商環境 (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建筑市場信用管理政策體系,制定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目錄,規范信用信息認定,實行信用信息分級分類管理,建立統一、規范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推進信用評價結果的科學規范應用,健全過懲相當的信用懲戒機制,規范市場主體信用修復,加大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公開力度。強化對存在轉包、違法分包、出借資質、掛證、申報資質資格弄虛作假行為和質量安全事故責任企業、人員信用管理,實施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 (二)推進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深化工程造價改革,建立工程造價行業信用管理體系,完善工程計價依據體系,制定符合綠色、環保建筑要求和建造方式轉變需要的計價依據,建立工程造價市場形成機制。強化建設單位造價管控責任,逐步推行清單計量、市場詢價、自主報價、競爭定價的工程計價方式。完善工程計價依據發布機制,動態調整工程定額,及時發布反映市場實際的價格信息,引導建設各方合理計價。加強造價數據的整理分析,研究建設單位自主確定招標控制價(最高投標限價)途徑及方法。完善工程造價糾紛調解機制,提高計價咨詢服務質量。 (三)全面實施工程擔保制度,國有投資項目原則上以保險或保函形式繳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鼓勵其他投資項目使用保險或保函形式繳納。各部門不得無正當理由限制以保險或保函等替代各類保證金,提升保函替代率。鼓勵擔保機構對信用狀況良好的建筑企業降低擔保費用、簡化擔保程序。落實建設單位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 第三節 加強工程質量安全,保障安全發展 一、完善工程質量責任體系 加快構建以建設單位為首要責任的工程質量責任體系,建立質量責任標識制度,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實施舉牌驗收。強化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授權書、承諾書、永久性標牌、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完善質量追溯機制。加快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提升工程項目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督查方式和“互聯網+監管”模式,提升監管效能。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隊伍建設,強化監管人員培訓,提高技術能力和業務水平。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依法嚴肅查處并曝光工程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二、不斷提升工程質量 建立完善質量管理標準化制度,推進質量行為管理標準化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全面推行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將質量安全要求落實到工程建設全過程。推進工程質量信息公示,督促建設單位主動公開工程質量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總結推廣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試點工作經驗,防范和化解工程質量風險。加大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嚴厲打擊偽造檢測數據和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監督管理。落實優質優價政策,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市級優質工程獎,打造工程質量品牌。 三、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措施落實、監管落實,加強建筑施工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發揮建筑施工安全智慧監管平臺作用,加大危大工程管控,著力降低事故總量。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清單制管理,將責任落實到最小工作單元、一線作業人員。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積極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責任險,提升事故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嚴格復核事故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對事故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員資質資格、安全許可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實施 本規劃由青島西海岸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實施,各部門與各功能區強化部門聯動,明確目標任務,協同推進規劃實施。 第二節 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對建筑企業服務與幫扶,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扶持政策。按規定落實獎勵政策,對開拓省外境外建筑市場成績突出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按照國家深化增值稅改革的部署,推進增值稅實質性減稅政策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政策實施。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且符合條件的建筑工人,按規定給予技能提升補貼。 第三節 加大金融扶持 建立政銀企合作機制,拓展建筑企業融資渠道,在授信額度、工程保函、利率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開展工程擔保業務的專業擔保公司為建筑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支持銀行業機構探索供應鏈金融產品,為建筑企業招投標、材料采購提供資金支持。 第四節 積極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媒體、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青島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六條措施》《青島西海岸新區“四上”企業培育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等惠企政策的宣傳,提高全民對建筑業認知和認可,積極參與建筑業改革和發展各項工作。堅持創新驅動,及時總結宣傳新型建筑工業化、智能化、數字化改革最新成果,發揮試點示范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來源:青島西海岸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版權歸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