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方案(2023-2025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8月30日
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實施方案(2023-2025年)
為加快建設武漢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著力推進人工智能全方位各領域高水平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特制訂本方案。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精神,搶抓人工智能從技術到產品轉化的重大戰略機遇,推進武漢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與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聯動”,統籌實施“六大計劃”,以“智能+技術”賦能經濟社會升級,逐步培育具有鮮明自主可控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助推武漢加快建設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到2025年,我市在圖計算、數據治理、大模型、機器視覺、遙感圖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領域形成10項以上首創性技術,打造1個以上通用大模型、10個以上行業模型、5個以上公共數據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超過400項,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形成算力、算法、數據、場景“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生態,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創新高地、產業集聚高地、場景應用高地和人才培養高地。
1.加強人工智能理論創新。圍繞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和治理層等核心環節,支持高校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化完善通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框架體系,開展人工智能數學機理、大數據智能、多模態智能、類腦智能、群體智能、具身智能、人機協同智能等重大前沿問題以及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原創性強、非共識的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在圖計算、數據治理、大模型、機器視覺、遙感圖像解析等方面形成10項以上獨創性、首創性技術。(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長江新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
2.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聚焦分布式高效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新型基礎架構、深度超大規模圖計算、超大規模模擬計算等基礎平臺技術,聚焦數據與知識深度聯合學習、高維空間多模態語義對齊、大規模認知與推理、可控內容生成、高效低成本訓練與推理等大模型關鍵算法以及隱私保護、底層密碼算法等可信人工智能技術,組織實施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形成不少于40項共性技術創新成果,攻克不少于5項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團體標準、國家標準10項以上,爭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各區人民政府)
1.強化智能算力要素供給。整合全市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高性能算力資源,建設城市級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實現異構算力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全市總算力規模超過1500P浮點運算次數(FLOPS),其中智能算力和高性能算力占比超過60%。加強與頭部企業合作,遴選一批面向高校院所和中小企業的優質算力供應商,提升智能算力和高性能算力供給規模與效率。推進省內通用算力協同發展,結合我市通用算力使用需求和省內兄弟城市算力資源優勢,探索合作開展通用算力“前店后廠”模式。貼近應用場景側,布局一批邊緣計算中心,滿足視覺智能、自動駕駛、智慧金融、智能工廠等低時延、高可靠業務應用需求。(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各區人民政府)
2.加強大模型要素支撐。推動頭部企業聯合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組建創新聯合體,創建人工智能方向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大模型創新算法開發與開源開放。以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圍繞多模態理解與生成、高效訓練與部署、預訓練模型架構設計與優化等方面,建設自主可控的跨模態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吸引國內大模型頭部企業在漢布局垂直領域模型,聯合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質檢、教育、醫療、遙感等行業龍頭企業,研發具有影響力的垂直行業模型10個以上,培育一批垂直行業模型解決方案服務商,推動智能制造、智能汽車、智慧醫療等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實現應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3.培育高質量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源商、數據開發商、數據服務商、平臺服務商等多元主體,做大做強武漢數據集團。優先推進企業登記監管、衛健、教育、交通運輸、氣象等高價值行業數據資源安全合規開放,推進多模態公共數據集建設,在全市建設5個以上公共數據集。利用隱私計算、數據安全流通等技術,推進行業數據與企業數據融通使用,發展數據清洗、信息抽取、標注、分類、注釋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1.聚焦重點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智能芯片產業,依托武漢“光芯屏端網”獨樹一幟優勢,聯合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江城實驗室等單位,突破光計算、高精密光電核心器件、光模塊等技術瓶頸,加快通用高算力訓練芯片、多模態智能傳感芯片、高能效邊緣端異構智能芯片等智能芯片發展。大力發展智能終端產業,支持重點企業加強智能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加強智能穿戴、虛擬現實交互、3D攝像頭、移動智能終端等領域智能終端產品創新,拓展智能終端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重點布局高算力車載計算芯片、智能座艙芯片,加快智能座艙、高精度地圖發展,推進自動駕駛發展,推動車載感知升級,形成自主產品總成能力和自動駕駛平臺技術體系。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加快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不斷提升國產數控系統自主可控性能,大力發展無人機、無人船,加強智能裝備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2.打造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建立人工智能企業梯次培育庫,精準服務企業發展需求,支持企業加快成長為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力爭打造產值過百億級龍頭企業1—2家、過10億級領軍企業2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3家以上。聚焦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分類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的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100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3.加強龍頭企業招引。制定人工智能企業招引目錄,面向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開展主題專項招商活動,大力招引全球行業地位突出、創新能力強的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利用好武漢市基礎設施超前布局和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開展算力招商、場景招商。支持國內外龍頭企業特別是平臺型企業在我市設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孵化基地和“雙創”平臺,新招引10家以上相關領域龍頭企業,包括1—3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鏈主型企業。(責任單位:市招商辦、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1.推進智能制造迭代升級。依托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打造工業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供給體系,圍繞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智能化升級需求,提供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武漢方案”。全市打造標桿工廠30家、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160項、數字化產線300條以上,爭創國家“數字領航”企業5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2.推進智能建造自主可控。依托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中南建筑設計院和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等龍頭骨干企業,搭建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數字化協同設計仿真平臺。加快市數字城建檔案館等智能建造重點項目建設。以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萬物標識編碼定位和“一標三實”數據治理工作,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開展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城市全狀態實時化和可視化的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全市在智能建造領域打造80項以上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3.實現智慧醫療多場景協同。積極開展手術機器人、可穿戴生命體征檢測系統、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設備等人工智能首臺(套)產品研發。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深入開展多渠道預約掛號、預約檢查、診間支付、檢驗檢查自助查詢共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應用示范。全市在智慧醫療領域打造80項以上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各區人民政府)
4.推進智慧教育數字化賦能。依托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深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人等新技術,加快深度高階批改、個性化練習、AI英語教育、AI心理陪伴等應用場景推廣,加快基于多模態技術的智慧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研制與應用、基于星火認知大模型的智慧教育規模化應用等項目建設,形成具有武漢特色并在全國領先的人才培養、教育服務、教育治理新模式。全市在智慧教育領域打造70項以上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人民政府)
5.加強智慧城市數字化治理。完善城市大腦中樞平臺功能,開放人工智能中樞,吸引企業將算法和算力接入城市數據大腦,開展算法訓練。重點圍繞智慧停車、智慧水務、氣象智能預警、精智導稅等領域,提升人民群眾幸福度。全市在智慧城市領域打造20項以上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各有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
1.建設武漢人工智能創新示范區。在武漢新城核心區建設以人工智能為主攻方向的數字經濟產業園,提升算力、網絡、數據、創新基礎設施能力。強化數字技術、平臺、創新、產業全鏈條發展,集聚頭部創新企業,將東湖高新區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策源地。(責任單位:東湖高新區管委會)
2.建設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以武漢經開區為依托,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圍繞環太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突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延伸打造數字文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產業,將武漢經開區打造成為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示范區。(責任單位:武漢經開區管委會)
3.建設武漢大數據安全示范區。以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為依托,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加速集聚數據安全頭部企業,重點建設武漢數據集團,打造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特色化數據安全產業集聚區。集聚數據安全人才,壯大高水平數據安全工程師隊伍,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數據安全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協同促進的良性生態。(責任單位: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管委會)
4.建設人工智能特色園區。支持各區建設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導的園區20個以上,重點建設武昌區數創大廈、洪山區融創智谷、江漢區圈外數字創意產業園、江岸區岱家山科技孵化器等園區,打造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特色園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1.強化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龍頭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建設武漢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智能算力資源、算法、工具集、模型庫、適配認證、評估評測、認證認可、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交易代理、企業投融資輔導、人才實訓等公共服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2.建設多層次人才服務隊伍。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制定產業人才政策,為高校院所和重點企業引育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撐。聚焦我市人工智能技術重點突破方向,依靠在漢院士和外部人才引進,組建10個院士團隊開展前沿領域研究。在人工智能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及細分領域,培養30名以上武漢英才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100名以上專項人才。建設人工智能人才實訓基地,對從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設計、應用、優化等相關工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培養萬名人工智能算法專業技術人才。(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3.完善專業化服務機制。支持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和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選擇人工智能重點方向,制訂產業規劃,設立產業基金,成立專業服務機構,不斷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服務機制。推進人工智能集聚園區建設,引育龍頭企業,搭建合作平臺,開展人工智能品牌活動,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精準服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加大對人工智能先導區建設的統籌指導和工作推進力度,定期研究人工智能產業重點工作,指導協調和督促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定期會商、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等機制,確保實施方案各項任務不斷優化、扎實落地。充實完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邀請院士專家為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各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政策支持。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體系,設立人工智能專項基金,按規定對重點項目給予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人工智能產業投資領域,形成政府資本、企業資本、社會資本共同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具備產業引爆點的重要政策舉措。(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交流合作。加強與武漢都市圈其他城市聯動,舉辦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化、場景創新等對接活動。加強與人工智能先進地區互動,積極與國家人工智能權威機構對接。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聯盟、協會等第三方機構作用,每年組織開展專題供需對接活動,定期發布武漢市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強化對全市人工智能優秀企業、示范項目、應用標桿的宣傳推廣。鼓勵各類機構在漢舉辦各類人工智能領域重大活動、賽事,支持開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推介及相關科普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整體認知和應用水平,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區人民政府)
武政辦〔2023〕85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pdf